“不看天赋,只比耐药性”?他们被“肌肉崇拜”影响,滥用药物,并付出代价
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王松,也服药近两年,他吃的口服型合成代谢类固醇“氧雄龙”,是从健身教练那买来的。
他身高1米80,三年前,只有130斤。因为身材瘦弱,还被朋友起了个“细狗”的外号。为了更快获得梦想中的肌肉,他用上了类固醇药物。
王松注射群勃龙6个月对比图
刻板印象中,有增肌需求的更多是男性,但也有女性在使用类固醇。
28岁的小丽是职业健美运动员,她的声音粗犷,屈臂时,肱二头肌高高隆起,因为体脂率低,皮肤紧贴在肌肉上,每一处纹理和凸起都能透过皮肤清晰地看到。有时,小丽需要出镜宣传自己,网友管她叫“金刚芭比”。
2025年,是小丽注射群勃龙的第三年,非赛季时,她每周注射两次,备赛期间增加剂量。全年不停药。
小丽每日的服药清单及计划
形色各异的针剂、药片,成了健身人群眼中的“催肥肌肉猛药”。它们一边通过血液不断游走到肌肉里,带来力量喷涌的感觉,一边侵蚀着包括肝脏、心脏在内的多个器官。这些药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、心脏疾病、激素系统失衡甚至死亡……
滥用类固醇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。
据新华网及北青网报道,2022年,25岁男性健身教练连续3年注射合成类固醇,突发急性肝衰竭合并肾损伤,抢救后需终身透析。2023年,32岁女性在非法医美机构注射含类固醇针,引发基底动脉血栓,遗留左侧肢体偏瘫。2024年夏天,则有多位20-30岁出头的国内外健身网红意外身亡,当时的媒体报道提到,他们的死因和过量注射合成代谢类固醇有关。
而医学界对此类药物的使用,也早有定性:早在2017年10月,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在《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》中,将合成代谢类固醇列入2A类 致癌物清单。2020年,国际权威杂志《柳叶刀》刊登了关于类固醇健康风险的研究,研究表明,长期滥用类固醇者心肌梗死风险增加3倍,肝脏疾病风险增加2.5倍。
无论是死亡、偏瘫病例,还是权威机构的健康提醒,都没有阻挡健美圈和健身爱好者们对类固醇药物的滥用,甚至在这个圈子里还流传着一句话:“健美圈不看天赋,只比耐药性”……
在国内,滥用此类药物的是哪些人?他们又为什么滥用?
围绕这种需求,灰色产业链也已经诞生。
可大家也知道:药物塑造的所谓“美”终究只是一时的,滥用者,必定会付出代价……
2025.0224《流水线上的职校生:为了拿到毕业证,
成为“没有意义的代号”……》
2025.0221《多地家长对“上门家访”说不,
老师家访,没必要了吗?》
2025.0220《一个从不吸烟的医学教授,确诊肺癌晚期后》
赞赏、分享、点赞、评论,总有一种互动方式适合你
本节目广播播出时间
首播:周一到周五 Fm106.9、AM1008 南京新闻广播 19:00
复播:AM747、Fm94.9 包头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次日14:00、19:40
其他播出平台:在南京 “紫金FM”、网易云音乐
本期推送图片来源:新京报、网络其他
未经授权,不得使用本节目音频
联系合作,请在后台留言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