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NBA角色球员在FIBA赛场上往往更出色,而超巨却打不出来?
当然了,像约基奇、扬尼斯·阿德托昆博、东契奇这些欧洲出生的球星,在NBA里是超级巨星,到了FIBA赛场上也是同样的角色。他们能无缝切换,从带领一支NBA球队到另一支国家队,那为为什么美国球员就不能有这样的表现呢?
为什么美国球员在国际赛场上就挣扎了?
詹姆斯、库里、杜兰特,这都是世界顶级的球员,而且都穿上了美国男篮的战袍。对他们来说,从领导NBA球队到国际球队,这转换算是挺顺畅的,但有时候,即便是最顶尖的球员,在世界舞台上也会显得迷失。这是为什么呢?
这个锅得让美国的青训策略来背。
在欧洲,孩子们都是在和职业球队有关联的队伍里打球,所以他们接受的更多是学院派的训练方式。最好的欧洲孩子,往往13岁就开始打职业比赛了,而且是被安排在和自己水平相近,甚至更高的球员一起组队。
相比之下,美国的AAU体系就不同了,一个城镇或社区里最好的球员,不管他加入哪个本地球队,都永远是那个球队里最好的。这就导致了更多的孤立打法,球员们被要求拉开空间,让最好的球员去施展他们的魔法。
如果成长过程中最好的球员总是最好的,那他们就永远学不会怎么当第二选择。欧洲球员呢,总会在某个时候,和比自己更出色的球员一起打球,这对他们穿上国家队战袍时可是大有帮助的。
打破球队化学反应的迷思
跟大伙儿想的可不一样,球队化学反应其实没那么重要。
很多NBA球迷看奥运篮球赛或者FIBA世界杯的时候,总爱把国际球员的成功归功于球队化学反应。觉得这些球员跟本国队友一起时表现更好,肯定是因为他们平时一起训练,对吧?其实错啦!
NBA球员大部分时间都是跟自己的NBA球队一起训练的。毕竟,这才是他们赚大钱的主要方式。当美国队集结一群超级英雄时,这些球员往往之前都没一起打过球。其他国家最顶尖的球员也是同样的情况。
简单来说,外其他国家队在化学反应上并没比美国队强多少。
真相是,FIBA和NBA的规则有很多不同,这才是关键。
FIBA球队比NBA球队更常用站桩式打法,而且国际球员从小就被教着打FIBA风格。再加上FIBA里单打少,进攻节奏就快,美国防守球员常常跟不上。
事实上,美国队在国际大赛上输的那几次,不是因为投不进,而是防不住对手得分。
欧洲球队那高水平的传球和无球跑动,看起来像是球队化学反应好,其实是因为美国以外的球队更注重团队训练。在美国AAU的发展联盟篮球里,球员们常被教导说,个人数据比赢球更重要。但在欧洲,年轻球员从小就为俱乐部打球,所以赢球才是大事。
除非美国青少年教练们意识到FIBA风格正在慢慢影响NBA,否则美国队在国际赛场上还会显得有点迷茫,只能靠纯天赋赢球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